本期《疑问医答》专家
结肠癌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并且近年间有发病率升高及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结肠癌的病因有哪些呢?
与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类似,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而有肠道基础疾病比如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结肠癌的症状有哪些呢?
结肠癌之所以号称中老年的杀手是因为结肠癌不仅好发于中老年人,而且结肠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发病隐匿,只有到中晚期的时候才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格检查可以见到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而且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而且结肠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下:
1.右半结肠癌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维生素、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及形成粪便,如以上结肠的解剖图片所示右半结肠的肠腔较大,粪便为液状,且癌肿多为溃疡型或菜花状癌,很少形成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若癌肿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可有腹痛、大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
2.左半结肠癌
当粪便到达左半结肠时,大部分水分已经被吸收,粪便比较干硬,加之左半结肠肠腔细,且左半结肠癌常为浸润型,易引起环状狭窄,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包块体积小,既无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症状,也难扪及包块。结肠癌往往有器官转移,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也有不按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几率更多。结肠癌癌细胞或癌栓子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先到肝脏,后达肺、脑、骨等其他组织脏器。结肠癌也可直接浸润周围组织与脏器,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黏膜上。播散至全腹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腔积液等。
得了结肠癌怎么办?
理论上早期的结肠癌内镜下能够根治,可以采取内镜微创治疗,但由于结肠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故大多数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免疫治疗、中药等综合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手术切除率,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特殊的,若伴有肠梗阻的患者,手术原则上,若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如病人情况差,需同时作结肠造口术,待病情好转后行二期闭瘘术。
结肠癌的预后怎么样?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隐匿,发病率高,但预后却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中最好的。但也有很多影响预后的因素,比如:
1.年龄:年龄小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同时年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分化较差的粘液腺癌较多。
2.肿瘤部位:不少研究发现结肠癌的预后比直肠癌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结肠癌预后明显优于直肠癌。直肠癌的预后也与病灶位置关系密切。
3.肿瘤临床表现:肿瘤直径、肿瘤的浸润固定、外侵均可影响预后。
4.临床分期:毋庸置疑,病期晚则预后差。
5.最重要的一条因素是患者术后的复查以及后续治疗的配合,结肠癌虽然发病率高,但并不可怕,一定要保证定期复查,并积极配合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